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寶島采風> 〔寶島采風〕觀音出水蓮花香 自然生態任遨翔

寶島采風

字級

〔寶島采風〕觀音出水蓮花香 自然生態任遨翔

【人間社 謝佩蓁、黃月貴 桃園報導】 2022-05-23
清朝咸豐年間,桃園新屋農民黃等成在溪流中撿到一塊白色的「石觀音」,成為桃園觀音地名的由來。觀音區工業發展迅速,一度造成溪流污染,當地居民以種植蓮花檢測水質,後來水質淨化,成為北台灣的賞蓮聖地。

當年,黃等成撿到「石觀音」後,搭建草寮供奉;咸豐10年(1860年)白沙墩貢生黃雲中發起募資建廟,原名「福龍寺」,並親題「慈悲廣佈」匾額;光緒12年(1886年)寺廟朽舊,地方募資重建,改名「甘泉寺」。

娉婷蓮花 南白河北觀音
觀音區保生發展協會理事長廖經贈表示,觀音在工業發展過程中,大堀溪遭廢水污染,由於早年水質檢測儀器不普遍,於是大量種植蓮花,以蓮花的存活率來檢測水質,後來觀音成為賞蓮勝地,有「南白河,北觀音」之稱。

除了一般常見的蓮花之外,農民也裁植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大王蓮。大王蓮擁有巨大的盤狀葉片,葉子大到可以讓人坐上去而不會下沉。

廢棄軍營 成國家級溼地
許厝港溼地原為廢棄軍營,因河口地形發達發達,有豐富的紅樹林生態,2011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家級溼地。這處北台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,有超過200種水鳥在此棲息覓食,也被國際鳥盟(BirdLife International)評為重要野鳥棲地。

桃園藻礁 天然海岸屏障
桃園藻礁是台灣最大的千年藻礁群,生成至今約有7500年歷史,藻礁的生長速度每年僅0.1至0.2公分,是天然的海岸屏障。藻礁生態系內有紅樹林、彈塗魚、招潮蟹等動植物;礁岩孔隙棲藏多種生物,四周水域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。

百年燈塔 入選建築百景
白沙岬燈塔於1898年興建,1901年啟用,為雙層磚造圓塔,太平洋戰爭期間,曾遭同盟國戰機撞毀,戰後修復,是國定古蹟,也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,2001年獲選為「台灣歷史建築百景」。

草漯沙丘 獨特地景公園
草漯沙丘有「台版撒哈拉沙漠」之稱,雖然形容太過浮誇,但難掩其沙丘景觀。草漯的漫漫黃沙,是由河川帶來的漂沙,隨著潮汐移動漂送,再透過強勁的東北季風將細沙吹至陸地,藉由「風吹砂」的堆積而形成沙丘群,是全國第一座沙丘地質公園。

草漯沙丘最高處約15公尺,由於沙質十分細軟,不太好爬,若學習螃蟹橫行方式,以「之」字前行,費點力氣,就可以爬上稜線高點,欣賞壯觀遼闊的視野。尤其黃昏時,凝望蔚藍大海與成排的發電風車,美不勝收;這裡也是電影《不能說的秘密》、電視劇《波麗士大人》取景的場地。

龍貓車站 市區療癒景點
龍貓公車站取材自宮崎駿卡通《龍貓》中的經典場景,位於中山路上的龍貓公車站,是當地幼兒園為美化社區而製作,造型十分可愛,許多途經此地的遊客,都會情不自禁停下腳步拍照留念,成為觀音市區的療癒系景點。

工藝地標 狀似烏龜甲殼
位於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內的景點「甲殼」,曾獲2021國家卓越建築獎。木構造的建築,跨度達37公尺,乍看之下好像一個「大龜殼」,龜殼內部木條橫豎交錯,猶如葉子的紋路,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曲梁懸臂木構造,也是觀音獨一無二的工藝地標。

「甲殼」所在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,原為日治時期國際電話株式會社觀音崙坪受信所,1986年設施搬遷後逐漸荒廢,由桃園市政府依地景地貌整建,保留現有茂密樹林,園區內有不少裝置藝術品,成為觀音區另一處祕境。

陂塘藝術 花非花樹非樹
福山路二段的白千層林道,全程2.8公里,以兩旁種植白千層樹而得名,是2017桃園地景藝術節「千層秘境」的主展場,如今仍留存許多大型作品。

其中,由鋼雕藝術家劉柏村以白千層樹與陂塘設計的作品「花非花.樹非樹」,使用白鐵總重達8噸,最高的樹達10米,以浮台讓樹漂浮在陂塘上,讓樹能隨風搖曳,成為台灣第一件展現在陂塘水上的裝置藝術,每當夕陽西下,如夢如幻,成為獨特美景。
12345678910第1 / 22頁
追蹤我們